何怪?”周正旭笑得有几分讨好,将鸟笼搁置在柜上。 三人落座,周正旭状似无意地向黛玉说道,“今日朝堂上,陛下亲问令尊行程,看来不日令尊就能登阁拜相。” “陛下仁德,体恤臣下。”黛玉三言两语带过,不肯多说。 林如海进京原本低调,皇帝却在朝堂上当着众位朝臣的面相询,再加上黛玉在御书房极受陛下信任,一时暗流涌动,林家恐怕要盛极一时。 周正旭碰了一鼻子灰,只能扭头和胡惟清笑道:“我从郑老大人那里知道一件喜事,正要去贺你,你正好在这里,也免得我再跑一趟。” 胡惟清疑惑,“贺我作甚?有什么喜事?” 周正旭笑而不答,像一阵风似地走了。 “这人越发奇怪了,和那郑老大人一样言语闪烁。”胡惟清怒道,猛喝了一口茶。 黛玉凝神,忽而福至心灵,“陛下要给你赐婚?难道要将郑老大人的女儿嫁给你?” “什么?”胡惟清很惊讶,“这不能吧,我叔父和郑老大人是多少年的对头了......” “这有什么不能的?陛下不也叫曹汪二家联姻了吗?”黛玉说道,眉头微蹙,慢慢陷入了沉思。 胡郑即将要握手言和,而父亲进京极有可能要入阁,君心何意? 这个新年,黛玉过得极忙。初一至初三需要在宫中伴驾,这是皇恩浩荡,不得推辞。 初四又到贾府去给外祖母拜年,贾母十分欣悦,想要留他歇一晚,黛玉笑辞道:“家里预备着十五省亲呢,忙得人仰马翻的,我怎好叨扰?” 贾母见他不留,又殷殷叮嘱道:“家中子弟出息的少,从你珍大哥哥排起,到最小的兰儿,没有一个稍微比得上你的。宫中艰险,玉儿在宫中要和贵妃娘娘多照应,方得富贵无虞。” 黛玉不答,只作旁话,“贵妃有太子和太后相助,外祖母在忧心什么呢?” 贾母见他玉面长身,笑容盈盈,眼底却波澜不惊,心里长叹,将愁色掩盖,高声唤姊妹们来给黛玉拜年。 湘云披了宝玉的衣服,跑进来的时候却叫贾母花了眼,“宝玉,别跑太快,仔细跌了脚。” 只听银铃般的笑声,湘云凑到贾母身旁,“老祖宗看看我是谁?” 贾母方看清是娘家的小孙女,笑得搂住她,拧了拧她的鼻子,“小鬼头别胡闹,快来给你林哥哥拜年。” 湘云早看到坐在下首的黛玉,半年多未见,她却毫不见外,“哥哥新年好!哥哥鸿运当头,官运亨通!”几句吉祥话过后,她嘻嘻上前,“给哥哥拜年了,哥哥给不给红包?” 众人皆掌不住笑,黛玉眉眼含笑,从腰间摸出几个金锭子,玩笑道:“云丫头,这是独独给你的,本来想避着姊妹们给你,偏生你先说了。” 王熙凤出来打诨,“你林哥哥早给各房派了礼,现在可厚此薄彼了喽,宝玉他们要闹了。” 贾母笑把湘云抱在怀里,“正是云丫头和玉儿要好,这小鬼头才敢讨的。” 而后年初六初七,黛玉拜访了几位关系颇好的朝臣,又和兴趣相投的士子们聚了几回,神思疲倦,又马不停蹄地吩咐府内下人收拾箱笼,预备出门。 “我奉命去雁门一带,轻装简行就好,带上换洗衣物和干粮,备上快马。” 林如海忧心独子劳心劳力,船未到京,先派遣得力管家给黛玉调用。 这位管家姓张,行四,年约三十二,是一个壮实寡言的中年人,在林家做事已有十来年了,黛玉对他十分熟悉,常日也唤其为张叔。 “张叔,我此去雁门,需在外数月。家里一概事情由你看管,内宅的事情则由王嬷嬷和暖月看顾。” 张四忙垂手应是,乳母王嬷嬷在一旁叠着黛玉的衣物,忍不住唠叨道:“我的儿,在外头诸事不便,你定要照顾好自己。你尚未娶妻生子,遇事不能逞强,让其三分也好......” 黛玉打断她道:“这话提醒了我,还有一桩事情,得你们大忙了——” “宫中下旨,给我赐婚了。” 室中一干人吃了一惊,又忙齐刷刷地贺喜,“给少爷道喜!新年新气象,少爷又逢圣人赐婚,是大喜的兆头啊!老爷知道后也一定高兴极了!” 黛玉其实拿不准自己的父亲到底同不同意这桩婚事,但圣旨已下,就算父亲在陛下面前有天大的脸面,也更改不了这桩婚事。 不过为免责骂,黛玉还是决定早日启程,不负君望。 他把圣旨交给了张叔,命其待父亲到京后,呈给他看。 “一切聘礼等繁琐事宜,托赖张叔并嬷嬷等人操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