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胪大典后,宫里传旨,黛玉被封为正七品的翰林编修,正式入翰林院。 探花周正旭同为翰林编修,而胡惟清则是正六品的翰林编撰。 翰林院在皇城禁中,黛玉等须住在宫里,侍候皇帝左右,每旬才能回一趟家。 黛玉便加紧时间料理其他事宜。先是从蟠香寺搬出,搬进林家在京城里的府邸。 这里原来是一座三进的宅子,后来因为林如海考中进士迎娶妻子,特意买下周围的宅子,扩建了跨院和花园子,显得宽敞气派,连三品的京官都不一定有这样的屋舍住。 黛玉不愿张扬,悄悄布置好后就带着几个丫鬟小厮住了进去。 但到底是中了榜眼的人,前后给他送的乔迁礼堆满了一个院子。 丫鬟暖月端了一盘子礼单过来,说道:“爷这些日子不管这些琐事,我也不敢替爷做决定,索性今儿一气儿看完这些,能收的就留下来,不能收的我就叫小厮送回去。” 黛玉就随手捡了几个起来瞧,就翻到了薛家送来的礼单。 暖月禀报道:“薛家的礼是随着贾家一起来的,还有王家史家同样送了。” 黛玉想起宝钗被选了,就吩咐暖月:“预备一份礼给薛家送去,贺他家女儿得选。” 又忖度着,道:“别送那些金银珠宝,倒也俗气。我记得前阵子得了一个素色窑瓶,还有几部不易得的藏书,送这些去就好。” 暖月答应了,又忍不住道:“这是送给女儿家的,又是瓶又是书,不如添几匹鹅黄桃红尺头。” 黛玉原想说宝钗可能不喜欢花儿粉儿的布料,但这样显得和人家姑娘过分熟捻,便随意摆手道,“随你去。” 暖月是林如海安排给林黛玉的,办事自然妥帖利索,礼物当天就送到了贾府中。 宝钗对那素色的窑瓶爱不释手,唤莺儿去院中折来带着青翠叶子的树枝,插在瓶中,立刻便摆在了书案上。 莺儿很不解,“别人都是插花,怎么姑娘要往瓶子里插树枝?” 宝钗剪去多余的枝节,笑答:“花的颜色太杂,配上颜色纯净的瓶子,显得俗气。不如这青绿的树枝,和瓶子相得益彰。” 莺儿细细看去,二者颜色相和,有一种宁静的感觉。她嘻嘻笑道:“姑娘懂得真多,那我们进宫的时候带上吧。” 宝钗想起进宫,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,“不必了,宫里人生地不熟的,要是丢了就找不回了。” 端午那日,贾母请黛玉过府来相聚。黛玉想起往后事忙,便顶着烈日过去。 在门口下马时就瞧见了史家的车马。史湘云大大方方地从马车上轻跳下来,看见黛玉扬手招呼道:“欸,哥哥你也来了!” 黛玉同她并肩进去,见湘云热得耳梢都是汗,便轻轻打开折扇给她扇风。 湘云感受到旁边传来的凉意,扭头朝黛玉不好意思地笑,“家里婶婶叫穿的衣服,把我闷出了一身汗。” 黛玉看着她身上的几件衣衫,笑道:“你婶婶也是疼你,不过天气热,下次出来在马车上就可以脱掉了。” 湘云垂头,“跟我出来的人也是婶婶安排的。” 想必她在家中不得自在,黛玉自觉失言。 等到了贾母院中,贾母也叫湘云去换衣服。黛玉觉得身上汗津津,带着汗味的衣服贴在身上很难受,便想洗澡。 宝玉忙说道:“到我那边去吧,我那边方便。” 黛玉自然答应。房中的丫鬟们见黛玉要过来沐浴,皆忙开了。 提水的提水,拿衣服的拿衣服,另有一个样貌出众的丫鬟先打了一盆水来,拧起毛巾给黛玉拭汗。 宝玉和他道:“这是晴雯,”又指向在里间拿衣服的一位高挑的丫鬟,“那是袭人。” 黛玉擦着脸,心里却想,“我倒是不在意他的丫鬟姓甚名谁,不过这两位该是他最喜欢的。” 于是便从随身带的荷包里掏出两串珠子,随意搁置在桌上。 痛快地洗去一身的汗,黛玉换上宝玉新做的薄衫,腰间宽大了些,他把汗巾子系紧。 方才又有一个穿青色裙子的丫鬟进来,红着脸说给黛玉捶背,黛玉当然拒绝。他不想传出不好听的事情。 晴雯正在给院子里熏着艾香,见到他从浴房出来,笑道:“老太太和太太都在吃西瓜,正等着你呢。” 黛玉微微颔首,往外走去。发梢处有些湿,他便在穿堂里,蹬着门槛子吹着风。 这里树木荫蔽,吹来的夏风也不带着暑热,却有丝丝草木清香。 黛玉只觉得周身惬意,舒服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