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风水宝地?(1 / 2)

看账房和小吏还在数麻包过秤,便随意聊道:“先生,这营地有多少人?一天吃多少粮食?”

师爷说道:“一万两千多人,一天大概吃三千多斤。没有多余的粮,只能煮粥。你这些粮食吃完以后,还不知道到哪里弄去。”

“这么多人,在这里干耗着,有些还是青壮年,这多浪费啊!”

“他们大都重新开荒去了,但是饭还得在这里吃,每天吃粥嘛,就没力气,还没走到地头就走不动了,锄头也拿不动,一天开不了几沟。”

苏小桃说道:“我听说,这里隔三差五的就会发水,为什么不彻底的根治一番?”

师爷呵呵笑道:“根治?谈何容易。朝廷每年都会拨付几万两银子,只能修修补补,哪有条件大动干戈。没有几百万两银子,解决不了根本问题。可整个大明的国库收入估计也就只有几百万两,怎么可能都投在这里?难啊!都怪老天爷脾气不好,老是要发发威。”

师爷这一番话让她想起了宣陵,自己花那么大力气整治好了,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,跟自己没关系了。时隔这么久,她心里犹自愤愤不平。

可这里的水灾怎么比宣河还严重,需要数百万两银子整治?

苏小桃点头附和道:“是啊,确实难。”

账房清点完了麻袋,过来给师爷汇报,他说道:“总共三千袋,每袋一百二十斤,共计三千石。”

师爷吩咐给粥棚留三十袋,其余的搬进库房去。

苏小桃拿了粮食的收据,便向师爷拱手告辞。师爷还想再透点她的底,苏小桃以有事为由,匆匆进城去了。

师爷想不通,你朋友是个低调的人,你怎么也这么傻,也不想着结交个权贵,以后可以便宜行事。他再一想,这小子连知县大人和自己的姓氏都没有问,要嘛是傻,要嘛是真的不想有瓜葛,这也太奇怪了?

苏小桃急匆匆回到县城的客栈,三辆马车都已经套好了,林爷爷和一帮亲戚正在着急的等她。

苏小桃问:早饭吃过了吗?林爷爷说道:“还吃什么呀?现在不出发,到天黑都到不了家。”

那也得吃饭呀,苏小桃急忙跑出去,买了十几个饼回来,给每人分了一个。

这一路果然难走,路窄不说还坑坑洼洼的,马车速度就很慢。大约到了中午,接近了一个山脚下,众人都下了车,林爷爷就打发车马回程了。敢情到这里就要进山了,只能步行。

山脚下有几户人家,林爷爷上前讨了些水,从包袱里取出些干饼给大家分了,吃了两顿饼,苏小桃有些受不了,她挎着包袱往庄户后面走了走,取了十几根黄瓜出来给大家一人一根。早知道中间没有打尖的地方,就该备点咸菜腊肉什么的。

吃了点东西,老老少少进了一条山间小道,两边的山其实并不高,确切地说应该是巨石,但山形嶙峋,草木不多。

头顶的骄阳似火,苏小桃感觉快被烤焦了。脚下也是大小不一的石块,很容易崴脚。怪不得说不早走天黑之前赶不到。

她心里只后悔,怎么选这个时间回来,秋天凉快以后再来不好吗?不过那些婶婶嫂子倒是走惯了,不见喊累的,包括那个怀孕的,就是半大的自己走的小孩子有些遭罪。

这种地方还盖什么房子,路这么难走,还时不时有大水冲,这有多想不开,一定要住在这里?苏小桃暗暗打定主意,一定要说服林爷爷放弃盖房子的想法,还是在苏州生活,那里衣食住行都方便,只要自己在,自然让他们衣食无忧。

黄昏的时候终于到了一个开阔的山坳里,那里四面环山,山上长满了巨大的松树和乌桕,红绿相间,好看的紧。迎面一堵青色的石崖,石崖下流淌着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流。河流一侧高低错落有一些房屋,只不过大部分都是断壁残垣,只剩个别青石打底的房子。

林爷爷站在一个只剩半堵墙和一个石槽的废旧院子前叹道:“这地方多好,背山临水,平坦开阔,是个风水宝地,你爹就中了探花郎。可惜啊可惜!”苏小桃心说,风水宝地还被大水冲完了?

林爷爷带着大家绕过石崖往山坡上走去。那里有几处宅院和正在加盖的房屋。

有个男人迎了下来,苏小桃认出那是其中一个堂叔,他非常热络的将大家带进一处新宅,正是二爷爷家新起的宅子,砖木结构的,看起来清新又朴实。

堂叔有些显摆的给大家介绍房间的结构、材料等等,林爷爷既不点头也不摇头,不知道想啥。苏小桃猜想,一定是觉得这房子虽好,但比起苏小桃给他在苏州买的宅子还是差了几档。可不是,农村宅院以实用为主,装饰性不强,当然比不得雕梁画栋、精巧布局的园林式宅院。

当晚林爷爷林奶奶和苏小桃便住在了这里。新盖的房子,不远处又有河流,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