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千千小说网>历史军事>我岳父是李世民> 第一百四十一章 驸马上朝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百四十一章 驸马上朝(2 / 3)

看到秦琼张阳拱手说道:“是呀,哈哈哈……刚升了官。” 程咬金拿出一张饼,“没吃吧,吃点?” 张阳摆了摆手,“我在家里吃过了。” 程咬金嚼着嘴里的饼一边说道:“还是年轻人好,可以早起,老夫好久没有在早上吃一口热乎饭了。” 秦琼也是无奈笑了笑。 一边吃着饼,程咬金的眼神还在不停打量张阳。 从朱雀门走向承天门的官吏越来越多,众人没有多说话,四周只有匆忙的脚步声。 跟着一群朝臣来到承天门前,张阳也注意到了李孝恭,还有站在后方睡眼惺忪的许敬宗。 不少都是生面孔,这还是两辈子以来第一次上朝。 随着一个太监的一声高喝,承天门缓缓打开,众人便迈步走入,一路朝着太极殿走去。 还是一样的安静,全是脚步声,甚至没有人交头接耳。 自己的衣衫被人扯了扯,张阳侧目看去是李孝恭。 张阳低声道:“我怎么升官了?” 李孝恭小声道:“老夫怎么知道,入殿之后你就和许敬宗站在老夫身后。” “好嘞。” 跟上李孝恭的脚步,张阳走向太极殿,身后的许敬宗也笑了笑。 李孝恭又看了看张阳,意识到不对劲,停下脚步,“娘的!你笏板呢。” 张阳挠了挠头小声说道:“娘的!我给忘了。” 许敬宗恰逢其会地递上一块笏板。 “多谢了。”张阳拱手说道。 “不客气。”许敬宗笑着说道。 两个侍郎,一个尚书,礼部三人小团体算是成了。 太极殿比想像的还要大很多,不亲眼见到不知道皇宫的巍峨,心说建设这么一个太极殿需要多少人力。 随着众人走入太极殿,大家都安静地站在自己的位置。 张阳目光看向周围就见到了朝班前方的李承乾。 随着又一声高喝,李世民走入殿中,群臣行礼,张阳也装模作样地行礼。 李世民坐在皇位上,扫了一眼朝班就看到了一张生面孔,确认了张阳这才放心。 这个张阳还是一块好玉,好好打磨以后也不会太差。 就是这小子生性怠慢,不把他架在火上烤一烤,他不会做事。 还是要好好打磨他,李世民稍稍点头。 早朝开始,各部汇报着各部的事情。 从今年的春种一直说到城防边关。 不知不觉瞌睡又犯了,眼睛不自觉要闭上。 身后的许敬宗推了推自己,张阳这才提了提神,又站了一会儿脚有些酸了。 算了算时间有一个时辰了,这是说到哪儿了? 还是再忍一会儿吧。 “臣以为此事让礼部来处理最好。” “陛下,礼部还要管今年的祭典,人手又不够怕是应付不过来。” 听说到礼部,张阳深吸一口气,睁开眼就瞧见了李孝恭和长孙无忌争辩着。 长孙无忌躬身道,“陛下,礼部接待外臣本是常理,礼部张侍郎还能与吐蕃使者和吐谷浑使者周旋,臣以为能够应对。” 见众人看向自己,张阳站在原地心说是不是该自己走出朝班了。 见后面的许敬宗推了推自己,他又使了使眼色。 李世民低声说道:“张侍郎是什么意思?” 张阳又是深吸一口气,走出朝班悄悄看了眼李世民,“陛下,臣不行。” “嗯?” 朝班上的众人纷纷议论。 李世民苦恼地看着张阳,“你说不行是什么意思?” 许敬宗连忙站出朝班说道:“陛下,张侍郎的意思是说愿意担此重任。” 心说还是你许敬宗靠谱,够熟练的,为你点赞。 解围了,长出一口气。 李世民说道:“既然这样那就礼部处理这件事,若无事便退朝吧。” 说完李世民又坐了一会儿,便起身离开。 群臣再次行礼。 说完之后,群臣陆续离开。 长孙无忌看了看张阳,“既然你还是中书舍人,今日你便来中书省一趟。” 张阳犹豫着说道:“赵国公,我这一个人两个官职是不是不太合适?” 长孙无忌笑道:“老夫身兼三个官职,老夫说什么了。” 身兼三职,朝中是真的缺人。 等人都走得差不多了,李孝恭,许敬宗,张阳三人还站在太极殿。 张阳疑惑道:“刚刚打盹来着,到底是什么事要我们礼部来办。” 李孝恭叹道:“突厥的事情,你怎么就答应下来了?” “我不是说我不行了吗?”张阳又看向许敬宗,“你怎么给我答应下来了。” 许敬宗面色犯难,“陛下让臣子承担重任,臣子不能拒绝。” 张阳看向李孝恭。 李孝恭点头,“陛下既然这么说了,只能赴汤蹈火。” 三人一起走出太极殿,张阳又问道:“难不成明明不能办的事情,还要臣子来办吗?” 许敬宗低声说道:“可以说得委婉一点是可以的,但当时陛下已经这么说了,就不能再拒绝了。” “你不早说!” “下官也没想到。” 李世民走在去立政殿的路上,身边跟着李承乾。 “臣不行?他还真敢说。”李世民冷笑着。 “父皇,这个张阳只是第一次上朝堂,想必不懂规矩。”李承乾解释道。 李承乾为人忠厚,对人也是仁义友善。 李世民摇头又是一阵叹息。 礼部府衙,三人齐齐来到门口,此刻府衙内有个小胖子,他正在翻看礼部的桉卷。 李泰注意到站在门口的三人,“你们回来啦?” 三人这才走入府衙,各自面带愁色。 张阳坐下来放松着双脚,这早朝还真不好上,天不亮就要起床不说,还站得双脚发酸。 问题是还在朝堂上接了一个烫手的山芋。 不一会儿就有门下省的官吏把一箱箱的桉卷都搬了进来。 这些官吏恭敬地说道:“这都是突厥往年的桉卷,还请诸位过目。” 一个个大箱子,这些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