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鼎洲城里兵力部署如何?” “城里兵力与头领相比不多,不足三千人,但城里甲仗库、作院储存的军械充足,足以装备两万人。” “还有,这半年来城里也储备了很多粮草,他们要是坚守不出,也能撑三五个月。” 鼎洲有钱又有人,如果不能一战而定,让他们拖上十天半个月,便很难攻取了。 刘安细细一想,便问:“知州陈潜,其人如何?” “此人生性较为谨慎,可能是听说潭州城因为兵力空虚被轻松攻占,他就从各个县寨抽调兵力,大部分囤积在城里,一有风吹草动就关闭城门。并且放出话来,要与鼎洲城共存亡!”金宣道。 “如此看来,他是打算死守待援?” 金宣、周瑞点头,这正是他们迟迟不敢进攻鼎洲城的原因。 一是他们兵力不多,两人加起来也不足四千,二是一旦鼎洲城守军固守不出,那他们就只能在城下干瞪眼,空耗钱粮。 “他想守,那还要看他手下的人答应不答应!” “我有个想法,不知道你们二位能否配合。” “头领只管吩咐,我们愿听调遣!” “好!”刘安看着眼前二人道,“我们先引蛇出洞,伺机歼灭一部分守军,动摇其军心,而后围城,军心一乱,必然难以坚守!” “我要你们在鼎洲城下演一出‘双龙戏珠’的戏码。” “何为双龙戏珠?” 刘安随即与二人详解其意,“到了鼎洲城下,你们......” 三日后,鼎洲城下。 两股农民军先后抵达东门外,一股头带黄头巾,一股头带白头巾,泾渭分明,两股队伍加起来约有近千人。 望着紧闭的城门,高大的城墙,他们无可奈何,只能远远地叫城骂阵。 知州陈潜得知小股贼寇竟然敢来攻城,随即带领一众官员来到城上督战。 “来了多少贼寇?” “城下只有一千左右,但不能保证他们没有后援。”守将神色紧张。 望着城下两伙叫骂的乱民贼寇,陈潜又问:“哪些是金贼,哪些是周贼?” 随来的红衣官员抢道:“戴白头巾的是沅江贼寇金宣的人,戴黄头巾是龙阳贼寇周瑞的人,他们各占一县,招兵买马数月,估计各自纠集的乱民不下三千人。” “这么说,来的只是一小部分?” 陈潜略一思虑,当即下令:“不管来多少贼寇,闭城不出!过个十天半个月,自然会退。” “大人英明!这些乱民饭都吃不饱,熬不了几天,根本无需理会。”一绿衣小官随即附和。 城上其他官吏也随其纷纷口呼“大人英明”,一时让陈潜颇为享受,站在城上望着城下近千乱民,心里顿时升起一股俯瞰众生的优越感。 望着如蝼蚁般张牙舞爪的乱民,陈潜忽然心中一动,大声吩咐道:“去把其余官员,还有富商大户,全都叫来城上!” 众人虽有疑问,但无人质疑,旁边的一个小吏立即领命下城。 沅江、龙阳贼寇作乱好几月都不来鼎洲城,城中百姓也知道贼寇不敢来攻,这让陈潜早先“与鼎洲城共存亡”的誓言大有沽名钓誉之嫌,对此城里私下已有流言。 如今真有贼寇来攻城,正好叫把他们叫来看看,好让他们知道自己绝不是沽名钓誉之辈,绝了流言!顺便稳定军心、民心。 小吏刚走,他又接连吩咐几声,又一个小吏跑步离去。 等城内其余官吏和一众富豪大户来到东城,只见陈潜端坐在太师椅上,手捧一杯热茶,气定神闲地望着城下。 众人不由心生佩服,急忙上前问好、见礼。 陈潜转头看了众人一眼,道:“贼寇不退,本官不下城。你们如果无事,不妨也搬把椅子上城看戏,以安民心。” 一众官员、富户短暂的惊讶过后,纷纷表态。 “遵命!” “小小贼寇如儿戏,我等也正有此意。” 一阵喧嚣之后,不少当场就下了城,另有人吩咐随从代行。 不多时,一众官商效仿陈潜大咧咧坐到了城上,喝茶闲聊,笑骂贼寇,好不惬意。 唯有守城将官心有所虑,紧张的不敢大口呼吸。 望着城下两支贼寇吵吵闹闹叫骂大半天,就是不敢近前,也没有新花样,正当众人觉得无趣,昏昏欲睡之时,贼寇队伍忽然起了变化。 只见两支相距不远,各自骂城的贼寇队列忽然开始混乱,骂城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