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千千小说网>历史军事>大明:我帮老婆做女帝> 第24章 太祖赐下了宝物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4章 太祖赐下了宝物(1 / 2)

崇祯之前看了不少郝光明传过来的文字资料,对横排文章已不再陌生,对简笔字也基本都认识,因此阅读速度不慢。 只是,才看了几眼,他神色就变得很古怪。 等到看完,他更是紧皱起眉头,带着疑惑问:“这真是郝先生写的?为何通篇都是大白话?” 朱媺娖见崇祯满脸疑惑,再回想之前其对郝光明文章的期待,不禁笑了笑,解释道:“郝先生说父皇的文章有两大错,其一便是不该没用大白话。” 随后,朱媺娖便将郝光明那番话委婉地转述了。 崇祯听完眉头这才舒展,道:“郝先生说的确实在理,是朕思虑不周啊。” 其实朱媺娖觉得郝光明文章写得稀烂,便不愿在这件事上多讨论。 于是转换话题道:“父皇若无别的安排,便写一份手谕让女儿将这音响送往内城城墙上吧。” “朕与你一起去。你将那氙气灯拿着,以备不时之需。” 崇祯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了这话,便提起那音响往外走。 朱媺娖微微愕然,回过神来本想劝一下的,但想到历史上父皇的结局,便又息了心思。 ‘也许父皇出现在城墙上还能鼓舞将士们的士气。’ 她心中这么想。 崇祯打开了武英殿的大门,便对守在外面的看门太监、锦衣亲军道:“摆驾,朕要前往正阳门城楼。另外让人将这武英殿中的银子都带上,朕要奖赏将士们!” 看门太监和为首的锦衣千户听了不禁面面相觑,一时没有动作。 “嗯?”崇祯放下了音响,手握腰间佩剑剑柄,“怎么,这李自成还没攻进来呢,朕的话就不管用了吗?” 大门前一众人立马吓得跪下,齐呼:“陛下恕罪!” “恕什么罪?还不赶紧去召集人手,无需太多人,百人左右即可。” “是。” 随即,锦衣千户去召集护驾人手,看门太监这代人进入武英殿整理、搬运银子。 因为相较于珠宝、金子等,银子是价值最低的,所以之前朱媺娖并没有动殿中银子。 只是崇祯曾让人拿走部分去给守城将士发饷。 也是这时,太监、亲军们才有心思注意崇祯身边的音响,以及朱媺娖手中的氙气手提灯。 他们自然不知道两者为何物,只是暗自胡猜。 ‘莫不是装了什么贵重财宝的箱子、匣子?’ 因为外形,多数人都不禁这么猜测。 等到看门太监将殿内银子整理成几箱抬了出来,那锦衣千户也带了七八十人匆匆赶来。 同时来的还有王承恩。 “万岁爷,闯贼正在攻打内城,城头危险,您是万金之躯,不能过去啊!”王承恩一来就跪在地上恳求崇祯。 见王承恩这样子,崇祯原本张口就想喝斥,但想起此人乃最后陪他殉国的,便将王承恩一把拉了起来,道:“王大伴,今日这城头朕是非去不可的。一则可以鼓舞士气,二则太祖降下宝物,可以助朕瓦解闯贼军心士气。” 说话间,崇祯怕了拍腿边的音响。 王承恩这才注意到音响。 只是在他看来,音响就是个不知材质的古怪黑箱子。 于是问:“万岁爷,这是什么宝物?” 崇祯道:“这是音响,说了你也未必懂,等到了正阳门城楼上,朕使用时你便知道它的作用了。” 说完,崇祯看向那领着七八十名锦衣亲军的千户,皱眉问:“朕不是让召集百人吗?” 千户道:“陛下,目前宫内只能腾出这些人来。” 崇祯也知道部分锦衣亲军被派去守城了,再加上皇宫也需要守卫,确实人手短缺。 他于是道:“那边摆驾去正阳门城楼!” 一架肩舆也被带来。 崇祯坐了上去便对那锦衣千户道:“你去将那音响提着,切莫率着、碰着了。” “是。” 千户去提起音响,发现并不很重。 他好奇的打量,却仍看不出有什么作用。 “起驾!” 随着王承恩一声高喊,肩舆被抬起,一众锦衣亲军分前后左右将肩舆护在中间,向外走去。 朱媺娖则提着氙气灯跟在肩舆旁边。 明朝时的北京城比清朝时的要小,由外城、内城、皇城、紫禁城(皇宫)四部分组成。 内城在北,外城在南。 皇城在内城内,紫禁城则在皇城内。 正阳门在内城南墙中间,与承天门在一条线上。 因此崇祯等人出了紫禁城直往南走就行,倒不是很远。 正阳门城楼属于典型的军事建筑,高大坚固,周围还有配套的箭楼、望楼等。 而闯军又没有真正大威力的大炮——如果有,以内城的兵力,估计半天都未必守得住。 所以,正阳门城楼暂时还是比较安全的。 崇祯来到城楼最高层,向下眺望,发现入目所及似乎都是闯贼人马。 其中大部分都在拆毁附近的民居,明显是准备借助民居的木料、砖石打造更好的攻城器械。 而且,一些民居离城墙较近,也阻碍了闯贼排兵布阵。 只有如正阳门外这样的宽阔之地,才摆出了大片的闯贼人马。 这些闯贼人马并不密集,却是在放着内城墙上的大炮。 外面闯贼鼓噪不断,却多以发炮、发箭为主,并没有直接攻城——至少正阳门这一段没看见。 一则城墙太高,二则这里配套的箭楼、大炮太多,蚁附强攻的话伤亡会很大。 闯军原是流贼,本就不善打硬仗。 如今又准备入京坐天下,也不好用驱使民众的那一招,便只能先耗着,等待大型攻城器械了。 看了看外面的情况后,崇祯并没有立即使用音响,而是问:“从武英殿带出的银子有多少?” “启禀万岁爷,有107万5583两。” 崇祯略一沉吟,便道:“传朕口谕,所有百户以下守城将士赏银10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