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千千小说网>武侠修真>医汉> 第224章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24章(2 / 3)

, 刘彻那些个兄弟没几个是正常的 , 给他们当国相死亡率非常高 。 要不石庆怎么被吓得一句建议都不敢提 ?

董仲舒也怕死 , 他在胶西王那边提心吊胆地苟了几年 , 终于还是称病辞职回家了 。

董仲舒从三十岁起就广收门徒教授儒学 , 说是桃李满天下也不为过 。

司马迁便跟他学过 《 春秋 》, 见了面也会喊他一声老师 。

董仲舒对司马迁也颇为满意 , 他有许多学生都是隔帘授学的 , 连学生的面都不见 。

司马迁却是个格外好学的 , 经常私下找他讨论学问上的问题 , 还爱和他们探讨一些史学观点 。

师生之间一旦发展成了可以侃大山的关系 , 那这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无疑是要比其他普通学生要亲近许多的 。

当门人来报说司马迁求见 , 董仲舒没多想就让人把他领了进来 。

司马迁恭恭敬敬地朝董仲舒执了弟子礼 , 还取出自己带来的茶叶套装说要让董仲舒尝尝江夏郡流行的茶饮 。

茶饮这东西最初是霍善这位太守爱喝添了茶味的牛乳饮子 , 后来李时珍给众人泡了几轮茶 , 不少人便都喜欢上了这种能提神醒脑的好东西 〔( 就是苏轼总嫌弃他们喷的这炒茶一点都不风雅 ) 。

尤其是府衙要加班的时候 , 那可真是一刻都离不开他 。

见司马迁还特意带礼物登门 , 董仲舒不高兴地说道 :“ 你怎么也学了这些坏风气 7,

司马迁道 : “ 这是府衙年底给我们发的 , 我自己平时有一套常用的了 , 便想着带

作为一个二十出头就敢环游大汉的实践派 , 司马迁的动手能力当然是很不错的 , 煮起茶来动作那叫一个行云流水 。

没一会 , 淡淡的茶香就瓢散开来 。

在这蹄意渐生的初冬 , 一盏热气升腾的茶汤着实暖手又暖胃 。

董仲舒端起茶盐饮了一口 , 只觉这茶汤口感微涵 , 入喉后却隐隐有回甘 。

“ 确实不错 。“

董仲舒夸道 。

司马迁见董仲舒喜欢 , 便忍不住与他聊了聊南方种茶的前景 。 将来这茶叶 , 说不准能给朝廷带来巨大的赋税收入 !

董仲舒听着听着 , 不由自主地皱起眉头 。

好好一儒家弟子 , 怎么去了江夏才一年多 , 就张口言商闭口言利了 ? 他是坚决反对刘彻实施盐铁官营计划的 , 对于这些与民争利的事情非常反感 。

董仲舒忍不住敲打了司马迁几句 。

他们儒家追求 “ 三不朽 “ 一一立德 、 立功 、 立言 , 只盯着眼前利益的人是不可肉有大成就的 。

像桑弘羊之流终其一生也不过是计吏而已 , 十百年后谁还记得他 ?

司马迁府心听教 。

等董仲舒讲完了 , 他才和董仲舒说起自己的担忧 : 你看看这江夏郡发展得又快又猛 , 但是在做学问方面却是一片空白 , 霍善这位太守的师父甚至是墨家传人 , 府衙还养着不少楚墨弟子 …...

这对江夏郡教化方面的影响自不必提 , 关键是 …... 太子在那边啊 !

太子很有点不愿意回长安的架势 , 说不准还要继续住个一年半载的 。

太子可是未来的天子 , 你就说该不该担心他被墨家影响吧 !

董仲舒本来只是随口敲打司马迁几句 , 结果听司马迁这么分析了一通 , 不由路着司马迂的话陷入忧虑之中 。

墨家 , 那可是他们儒家的老对头 , 可不能叫他们把太子带歪了 !

而东别说太子偏爱墨家了 , 就算太子在 《 公羊 》 和 《 谷梁 》 之中有偏向 , 不被选择的那边都挺不得劲的 。

司马迁口才本就很不错 , 经过这一整年的基层历练更是把游说人的本领锻炼得出神入化 。

当他走出董家大门的时候 , 已经顺利把董仲舒和他几个待在长安的得意弟子连锅端了 。

有董仲舒这位当世大儒坐镇 , 还怕江夏郡教育发展不起来吗 ?

至于董仲舒思想里头那些不合时宜的部分 , 他们可以私底下搀掇太子不要听进心里去 。

司马迁骨子里是个 “ 尽信师不如无师 “ 的叛逆分子 。

他对董仲舒的 “ 大一统 “ 思想是认可的 , 但对 “ 天人感应 “ 之说并不认可 , 写 《 驱记 》 的时候经常暗搓搓穿插点批判天命论的思想 , 认为包括皇帝在内的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, 而不是坐等天命降临 !

孔夫子说得好 , 择其善者而从之 , 其不善者而改之 !

刘彻其实也是这个看法 , 大一统什么的他超喜欢的 , 但是天人感应他完全不想认 。

开玩笑 , 认了就要被他那一套束缢住 , 傻子才往这么明显的套里钻 !

这也是刘彻把董仲舒踢去给自家那些禽兄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