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过了两年,小周周和小笙儿都长大了一点,可以在院子里慢悠悠地走来走去,跟疾风玩一下丢球游戏了。
这年端午,苏青婉带着大家一起回了莲花村,村子的变化很大,村口的道路变得更直了,起了新房子的人家变得更多了。
去田地里摘蔬菜,不过两刻钟的脚程,就遇到了3个乱跑的小孩子,看起来都是三四岁的样子。
挺好的,孩子多,说明人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着希望。
“青婉啊,咱们明天一起吃饭吧。”
摘菜的时候,二婶笑盈盈地走了过来。
“二婶儿,我们家人太多了。”
节日几房人一起吃饭,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,但苏青婉这次回来,带了雨霏姐妹,还带了嫣然母子俩,再一起吃的话,倒是显得有些占二婶家便宜了。
“哪里的话啊。”
“咱家二姑爷要回来了,他带的人更多。”
“你不给我面子,总得给盼弟和长安一点面子吧。”
二婶说着,嘴角止不住的笑意,盼弟是嫁到远方去了,但是这两年书信不断,她当初为了帮家里边干活儿,连秦昭弄的扫盲基础班都没有去读,还是孟长宁帮忙写的。
二婶儿每次收到信,就拿给望弟,让她帮忙读读。
字里行间,可以看出盼弟在塞北的生活,其实挺不错的。
虽然两个国家之间发生过战争,但现在是和平年代,北单的普通老百姓,也是要过日子的,和大宇国的边民们时常有往来,互通有无。
在那里,盼弟见到了此前在村子里从未见过的生活方式,如同孟长安当初承诺过的一样,她去学着骑了马,就像男人那样,双腿岔开骑马,还学着在草原上打猎。
见盼弟过得好,二婶也便舒心了。虽然她年岁渐长,但是和刚刚穿越来相比,竟然显得更加年轻了一些。
想来,这心境对人的影响,可真是极为重要的。
“既然是这样的话,那我们就不好意思再推辞了。”
送走了二姐后,苏青婉和小丫一起商量了明日的菜肴。
塞北草原,牛羊肉应该是不缺的,盼弟是个能干的人,估摸着也能养猪,这些大肉,对于她们来说,或许有点儿吃腻了。
但是那干旱的地方,应当是没有办法养鱼养鸭子的,便打发二蛋去县城里买了4条大鱼,又杀了5只鸭子。
将其中两条鱼杀好刮掉鱼后,切成了小块,用盐和胡椒粉简单腌制了一会儿,裹上红薯粉勾兑出来的面糊糊,放入锅中炸到金黄。
炸好以后,可以直接撒些盐巴和辣椒面干吃,也可以和白菜、豆腐一起煮汤,味道也是极为鲜美的。
另外两条鱼,则用来做红烧口味的。
以前苏青婉一般会拿鸭子做红烧菜,但醉月轩里是有烤鸭的,小丫回家的时候,在大牛面前念叨了几次,大牛就记下了。
他在农闲的时候,打了一些泥砖,砌了一个简易的烤炉:下半部分烧炭,用来增加和保持温度,上半部分有个椭圆的穹顶,下边有个小口,可以放东西进去,放进去以后需要用铁片封上,以免温度流失。
虽然说操作起来有些笨拙了,需要有人一直看着,但确实管用,烤了约莫3个时辰后,小炉子周围散发出了迷人的油脂香味,邻居家的小孩子闻到了,悄悄走进了院子里。
准备伸手去开盖子时,被疾风呵止了。
“好狗狗,幸亏你反应得快,不然把他们烫着了,父母找我们要说法就麻烦了。”
小丫拍了拍狗子的头,让三狗帮忙把烤炉里的鸭子拿了出来,两只切成了块状,直接吃,便很美味了。
另外两只也斩成了小块,把苏青婉自己做的火锅底料在锅中炒香后,倒入开水,加入豆芽、豆腐、各种青菜,最后再把烤鸭块也扔进去,稍微咕咚煮一会儿,便可以出锅了。
烤过的鸭子皮肉本身中间本身就有一层缝隙,如今吸满了红油汤汁,滋味更是丰富。
慧心前些日子就去山上采了很多蘑菇,小丫把一部分蘑菇清炒了一大锅,另外的蘑菇,则和腊肉一起炒,猪油让蘑菇的口感更油润,蘑菇反过来缓解了腊肉的腻味,相得益彰。
莲花村的日子虽然过得还不错,但是村里边还没有出过当官的,孟长安一行人要回来过端午节的消息传开后,不少村民早早地等候在了村口。
“你可真是好福气啊,盼弟嫁给了当官儿的人呢。”
“是啊是啊,以前还有人嘲笑你生不出来儿子,这下,应该是没有人嘲笑你了吧。”
“哪个不长眼睛的,还敢嘲笑她啊?”
村中妇人们的恭维,二婶其实很是受用的,但她还是摆摆手,谦虚地说道:“哪有哪有。”
三婶儿挑了一担子水,默默地走开了。
苏青婉至今不知道三婶儿家的小老四到底长什么样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