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千千小说网>历史军事>大国军舰> 第四百零一章 一亿美元的定金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四百零一章 一亿美元的定金(1 / 4)

如果自己的好,干嘛还买别人的?肯定是因为自己的技术不行啊! 这是太浅显的一个道理了。 但是现在,秦涛能直接承认吗? 如果己方的潜艇技术比不上大毛的,那金字塔国干嘛不直接从大毛那里采购?反正现在红色帝国也没有了,金字塔国要是上门采购,大毛肯定是鼓掌欢迎的啊。 但是,秦涛要是不承认的话,那就是否定事实,毕竟已经买了啊,前几天还到货了。 “马米什先生,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,在以前的时候,我们的潜艇技术的确比不上大毛,所以,在去年的时候,我们决定从大毛那里采购基洛级潜艇,但是现在,我们已经有了优秀的潜艇设计师,有了先进的设计理念,所以,我们即将生产的潜艇,性能将会更加先进。” 基洛级潜艇,是去年买的,咱们的潜艇技术突破,是在那之后的! “至于是否先进,您可以问克瓦沙,他是基洛级潜艇的设计师,他可以回答您的问题,我们正在研发的这款潜艇,技术是否要领先于基洛级。” 克瓦沙点头:“在很多领域里,目前这款潜艇都是更加先进的。比如说,整体设计,前面单壳后面双壳,这就是最大的创新,是综合了东西方的优点的产品,至于内部配套的设施方面,也有很大的进步,比如说,它使用的是十二相发电机,是欧洲才拥有的最先进技术。基洛级潜艇还是最普通的三相发电机,相同的柴油机的带动下,这种十二相发电机发出来的电能,是以前的两倍以上。” 十二相发电机绝对不是简单的三相发电机的四倍,毕竟线圈在切割磁感线的时候,还会受到安培力,也就是反作用力,相数越多,反作用力越大,但是,发电机的效率提升一倍还是没问题的。 “既然这款潜艇的性能这么好,贵方为何还要继续下八艘基洛级潜艇的订单?”马米什居然没有认同秦涛的观点,哪怕是在他的老师克瓦沙的面前,依旧提出了他的问题。 一边嘴上说已经赶超了,一边还在偷偷下订单,这是怎么回事?湖弄人吗? 秦涛的脸上露出笑容:“我想,您得到的这个消息一定有误,到目前为止,我们国内没有新的潜艇订单,这点我可以保证,今年的采购费用已经都用完了,国内的潜艇采购,至少也得等到明年。” 那八艘潜艇,是湖弄老毛子的,就是为了让他们狗咬狗,让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失望,然后把潜艇生产设备低价卖给自己,秦涛没想到,这个谣言居然传开了。 他现在不能说是自己忽悠老毛子的,但是他可以说,国内今年肯定是不会继续采购武器装备了,尤其是潜艇这种大件,你们一定是听错了。 秦涛的解释已经够耐心的了,如果对方还不接受的话,那秦涛可不想继续接待这些家伙了,哪里来的回哪里去。 还好,马米什见好就收,这些问题既然都已经有了答桉,也就不再刨根问底了。 “请问,您还有什么问题吗?” 听到秦涛的疑问,马米什想了想,然后说道:“秦总,上次在防务展上,您说了有关斯特林发动机的事情,我们对这种装备很感兴趣,不知道能否亲眼目睹一下?” 虽然有老毛子的潜艇设计师,设计方面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,但是,马米什依旧对秦涛承诺的一些东西感觉到担心,毕竟,中国还没有一艘AIP潜艇服役呢! 这种斯特林发动机,到底怎么样? 谁知道性能到底行不行? “在我们这里就有一台,您随我们来。”秦涛说道。 要说斯特林发动机,国内在引进了之后,711所一直在研究,兄弟单位目前正在考虑将这种发动机集成到039潜艇上,而明州集团的第三设计处也是搞潜艇设计的,老毛子的潜艇设计师没见过这种发动机,就没法设计,于是,秦涛就协调了一台过来。 斯特林发动机是一种不依赖空气的闭式循环动力装置,它有两个活塞,通过曲轴连接在一起,两个活塞之间的封闭在管道内的工质,一般都是惰性气体。 工作原理也很简单,其中一个活塞外面的气缸可以被加热,这样,加热之后的惰性气体膨胀驱动活塞往复运动,再由活塞带动曲轴旋转,同时,惰性气体在进入另一个带着散热片的气缸里面被冷却,然后被活塞给推回去,继续加热,开始下一个循环。 这样就能不断往复来输出动力了。 从它的原理来看,燃料并没有在内部燃烧,这样就和汽轮机一样,属于外燃机,而且,它不挑剔,不管用什么东西来加热都行。 在潜艇上,当然是就地取材,直接使用柴油来加热。 但是,只有柴油是不能燃烧的,还得有氧气,所以,这种动力系统的潜艇需要增加一个液氧罐。 不过,相比之下,这种方式还是最安全的。 比如燃料电池,除了液氧,还需要液氢,液氢不仅仅制取困难,储存的时候也很复杂。 至于闭式循环柴油机,不仅仅要有液氧,还得有专门的惰性气体。 除了燃料方便之外,另一种特点就是噪音小。 斯特林发动机的热端气缸,一直加热就可以了,连续燃烧,这样就不像柴油机那样有震动,非常平稳。 只不过,虽然这种发动机的理论上的效率很不错,但是实际应用起来却不咋地,热效率低,功率低,都成为了阻碍它大规模使用的缺点。 当然了,这些弱点不可怕,可以通过反复的研究来改进。 此时,金字塔国的考察人员跟着第三设计处的技术人员,一起来到了一个宽阔的房间,一台造型独特的发动机摆在中央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