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果然还是提出来了。”刘景心里暗暗道。
自武皇帝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大儒董仲舒提出“王道之三纲可求之于”,奠定了纲常名教的基本理论。“夫为妻纲”破荒的被抬到了“三纲”这样一个全新高度。
其后,戴德、戴圣叔侄的大戴礼记和戴礼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传统礼制,同时刘向编撰了列女传,树立起若干闺阁典范,其守贞行状恰为“戴学”一系列道德规范映证。
本朝时,班固、班超之妹,女性大家班昭所着的女诫更是明确提出了“从一而终”的道德标准,认为“夫妇之好,终身不离”,主张女子应“清闲贞静,守节整齐”。
然而汉代秉承上古之遗风,思想开放,不重贞洁,儒家标榜的“从一而终”原则始终没有得到世饶认同和接受。
两汉上至皇亲国戚、下至庶民百姓,再嫁现象极为普遍。
倘若赖恭态度强硬,刘景完全可以拿颍川名士荀爽逼女儿荀采再嫁,从而导致荀采自杀作为理由予以回绝。
可赖恭态度颇为和暖,不掺杂任何自己的意志,处处为赖慈着想,尽显兄长对妹妹的深情,这就让刘景感到有些为难了。
见刘景面露迟疑之色,久久不答话,赖恭顿时明了,道“仲达,莫非来时漓姬和你提过此事”
“是,嫂子和我过了。”刘景点点头,继而肃容道“嫂子对我有养育、教导之恩,每次相见必定衣冠整肃,心里从不敢稍有懈怠,嫂子的事,在下实不敢过问。在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支持嫂子,无论她有什么决定,在下都全力赞成,如此而已。”
赖恭知道无法服刘景,长叹一声道“唉我前时去信试探,漓姬态度颇坚,无再醮之意,难道她准备就此孤苦一生吗”
赖慈是家中最的妹妹,从被全家视为珍宝,前面十六年,始终都是无忧无虑,刘远家世、才学、相貌俱佳,本以为会是妹妹的良配,没想到却是个短命福薄之人。
可惜世间没有后悔药,现在什么都晚了,刘远不仅自己身死,还连累妹妹一生不得幸福。
“”刘景神情略有些尴尬,正襟危坐,无言以对。
良久,赖恭摇头道“算了,也许等虎头稍大一些,她会想开。”
刘景闻言松了一口气,再下去,他就要落荒而逃了。
在赖府一直待到晡时中,刘景婉拒了赖恭留其用饭的提议,赶往下一个目的地潘濬家。然而到后却被告知,潘濬外出访友去了,又让刘景扑了个空,没办法,只好打道回府。
回到都亭住舍,刘景刚从车上下来,就看到头戴白纶巾,身穿青色广袖儒服的诸葛亮站在舍外迎他,一年多不见,他身量大涨,差不多有七尺五六寸,五官亦长开,相貌俊逸,风度绝佳。
刘景注意到,他身边还站着一人,此人年约十岁,身高七尺出头,黑面朴钝,看上去平平无奇。
不过刘景并没有以貌取人,诸葛亮看似随和,实则心气极高,能与他交朋友的人,绝对不是平凡之辈。前时刘祝从襄阳返回时,曾带回诸葛亮书信,他在信中曾提到在襄阳交到了庞统、崔钧等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,只是不知眼前之人究竟是谁
“孔明”刘景见到诸葛亮,心中欢喜至极,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诸葛亮面前,牢牢握住他的手,问道“孔明,你怎么知道我来襄阳了”
诸葛亮笑道“我和士元来襄阳探友,还没等进城,就听到人们议论纷纷,言刘仲达至襄阳云云,我才知道你到襄阳了,便立刻拉着士元赶来相见。”
“我去拜访宋师、赖君,见色有些晚了,本准备明一早再出城去你家拜访,没想到你却自己送上门来,并且还搭上一位朋友。足下就是庞士元”刘景看着庞统的眼神带着一丝异色,这可是和“卧龙”齐名的“凤雏”。
庞统虽然早早死去,未能尽展才能,陈寿却在三国志中拿他和魏之荀彧相提并论,由此可知其才能之高。事实上他的死纯属是一个意外,身为军师,竟然率众攻城,而为流矢射中身亡。要他轻躁,也不至于,毕竟是两军交战,周瑜也曾为流矢射中,只能庞统运气太差了。
倘若庞统不死,必可成为诸葛亮臂助,诸葛亮之学,庶乎王道,堂堂正正,应变将略,可能并不是他最擅长的地方,而这正是庞统之所长,两人或能相辅相成,共创功业。
“正是。足下大名,我闻之久矣,今日得见,幸会幸会。”庞统并不像外表显示的那样朴钝,行止落落大方,风仪颇佳。
刘景目光炯炯的直视着庞统,口中热情洋溢道“孔明信上屡屡谈及足下,足下如今名声不显,未有识者,实则才学出众,冠绝襄阳,乃襄阳首屈一指的才俊之士。”
庞统看了身旁的诸葛亮一眼,笑着摇头道“孔明言过其实了,在下一介凡人,何德何能,敢冠绝襄阳。”
刘景面不改色的夸道“足下言行举止,雅气晔晔,令人过目难忘,我虽未与足下深谈,亦觉足下绝非常人。”
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