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正隔壁也没人住,东家索性让人翻墙过去看了看,隔壁的院子里连点人气也没有,院子里到处都是大风刮进来的树叶子,哪有什么人啊。 东家把老苍头训斥了一顿,说他没事找事,便带着人回去睡觉了。 可从那天开始,这老苍头逢人就说,他夜里看到鬼了,有银光,还没有尸体,那不是鬼是啥啊? 他天天说,最后就连刚开始不相信的人,也不得不信了。 这也是那个院子,为何十年也卖不出去的原因。 如果只是这件事,倒也不会影响到这里的风水。 最主要的原因,是在闹鬼之后的第三年的一天夜里,鸿运街走水了。 鸿运街的铺子一家连着一家,着火也是一家连着一家,现在的铺子都是后来重新修过的,当时几乎被烧成了一片瓦砾,衙门里派来的衙役都给烧死了两个,更别提那些住在铺子里的小老板和伙计了。 那场大火,有名有姓的人,死了十五个,受伤的就更多了,其中还有被毁去容貌的,有两个女子虽然救出来了,可是脸被烧得面目全非,其中一个跳河死了,另一个疯了。 后来有善长仁翁捐了钱,该安葬安葬,该医治的医治,鸿运街的铺子有的重建,有的修缮,可这些铺子虽然重新开张了,但生意却大不如前,坊间传说那场大火烧去了鸿运街的好运气。 后来,还是那位瓷器商人,去了保定府,请神算柳大娘卜卦,柳大娘打完卦,告诉瓷器商人,这条街以后就只能走个“阴”字。 啥是“阴”,无非就是做死人的买卖。 卖棺材、卖香烛纸钱、纸人纸马、寿衣、哭丧的、刻碑的,总之,就是和死人有关的一切生意都能做,但是活人的生意却不能沾。 非但如此,就是在白天,也要用黑布把招牌盖起来,不能让招牌见太阳。 瓷器商人原本在鸿运街上有三家铺子,柳大娘打卦之后,瓷器商人就率先把那三家铺子改卖了寿衣和香烛纸钱。 别的铺子觉得晦气,来找他理论,瓷器商人也不隐瞒,便把他请柳大娘打卦的事说了,那些人一听,这种事宁可信其有,不能信其无,有的学瓷器商人自己开阴铺,还有的索性寻了开寿材铺纸扎铺的,把自家铺子转了出去。 不到一年,原本的鸿运街,就变成了如今这样子了。 “可是这里还是很冷清啊。”花婆婆不解,大白天连条狗都没有,不是冷清是啥? 方老太太就告诉她:“大妹子,一看你就是没仔细听我刚才的话,这街上做生意,要从个阴字,就是阴间的生意,能见日头吗?你不见就连招牌也用黑布遮着吗?” 花婆婆惊讶地问道:“哎哟,白天不做生意,难道晚上做?” “就是晚上啊,不能见日头,不是晚上还能是白天吗?不过啊,你也别着晚上去逛街,哎哟,这是阴间生意,谁知道那走在街上的,是人还是鬼呢。”袁婆婆说道。 “啊?这样啊,那满城不宵禁吗?”花婆婆觉得,但凡离京城近的地方,就算是做做样子,也是要宵禁的。 “啥宵禁?啥叫宵禁?”方圆老太太异口同声。 “就是晚上不让出门,出门就要罚银子。”花婆婆解释。 “哪有这事?这也太不讲理了,不出门怎么赚钱?不出门吃啥喝啥?哪有这不说理的规矩,没有!”方圆老太太很气愤,为那些被宵禁坑害的广大百姓振臂高呼。 花婆婆想起洛阳也不宵禁,唉,为啥保定有宵禁呢,每年总有那么一两个月,据说京城的上官会来检查,所以就特别严,好在也只有那一两个月,平时虽然也有宵禁一说,但并不严格,衙门也是睁只眼闭只眼。 但像满城这样,百姓不知宵禁为何物的,花婆婆真心羡慕。 所以鸿运街曾经的繁华是真实的,现在的苍凉也是真实的。 花婆婆顺便把方圆两位老太太家里的事,连同这胡同里其他几户人家的事,也全都摸清了。 这两位老太太真的是人材,这瓷器胡同里的人家,大事如谁家媳妇宫寒,生养困难,谁家相公在外头有了相好,小事如谁家的公狗上了谁家的母狗,就没有这两位老太太不知道的。 花婆婆也知道了,住在这里的人家,都是在鸿运街做生意的,否则也不会买这里的房子。 方老太太家里是做寿衣的,袁老太太家是开寿材铺的,白天时两位老太太在胡同口晒太阳聊闲天,到了晚上,她们便挎着篮子,在街上卖香。 “卖香?什么香?”花婆婆一下子就兴奋起来,哎哟,没看出来,大家都是香友啊。 “当然是好香啊,清苑魏村香,冉庄香,最好的榆皮香!对了,大妹子,你家的房子好多年没住人了,要先熏了屋子才能住吧,你要香吧,我这就回香给你拿去,十文钱一把,你要几把?” 花婆婆懂了,清苑的魏村以及附近的冉庄、阳城,都是祖传的制香手艺,当地榆树广为种植,百姓以以采收、贩卖榆树皮为营生,当地甚至流传着“丢了爹和娘,不丢榆皮行”的民谣。 而魏村一带的线香和盘香,便是以榆树皮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。 魏村香主要用于祭祀和净屋,与花千变的香是不同的。 花婆婆有些小小的失望,还以为能小赚一笔,看来是不指望了,十文钱一把的香,花千变也没有啊。 看看时辰不早了,花婆婆终于与两位新朋友挥手绢告别,明天我也出来晒太阳,咱们接着聊! 袁老太太却忽然想起什么,一把拉住了花婆婆:“大妹子,你等等,我和你说点儿事啊。” “啥事?”花婆婆忙问。 袁老太太四下看看,压低声音说道:“就是先前那个看到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