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泰可素使臣去见陈瑄的时候,在义安府里,盛庸也先后见到了占城、南掌、高棉派来的使臣。 结果都差不多。 高棉的使臣说,他们从未派人进入交趾捣乱,他们希望可以跟大明和睦相处,而且还希望向大明朝廷进贡,看上去是想要成为大明的藩属王国。 南掌与占城也都一样。 主要也是大明现在处于强盛时期,此次交趾内乱,原本几国以为大明朝廷,要么想办法平叛,要么干脆将交趾还给安南人。 但是让他们意外的是,大明朝廷的动作其实也挺快,从动乱发生的三个月后,大明朝廷就派出四十多万大军来了! 派四十多万人,肯定不是为了来平叛的。 这就让周边几国有些坐不住了。 不过! 无论是南掌、高棉还是占城,亦或者是大城,这四国好像是提前商量好了的。 真正派往在交趾捣鬼的人,不是他们四个国家,而是此前被大城王国打得半残废的素可泰,看样子这素可泰似乎有些不受这四国待见。 这对于明军来说,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。 ...... 半个月后。 义安府的明军,兵分两路,借道南掌与高棉,明军有提前通知高棉和南掌两国,借道经过也是为了去收拾泰可素。 织里城。 高棉国王十分紧张,他看向殿内文武问道:“明军已经进入我高棉境内,诸君以为,我们该当如何应对?” 高棉国王是真的紧张,虽然此前派出使臣去见过盛庸,盛庸也认可了他们的说法,但是随后却提出要借道高棉,然后去攻打泰可素。 借不借? 借,十几万大军就这么大摇大摆进入高棉,而且还要求高棉国提供军粮供给。 不借,别说四十五万水陆明军,就算来十万明军,高棉国就得土崩瓦解,要是惹恼了明军的话,他们很可能以借道为名,攻占高棉才是真实的目的。 此时,一个中年男人出班说道:“陛下,正面与明军抗衡,我们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,既然明军是要去攻打泰可素,那我们允许他们经过,但是不允许他们入城,供给的话,适当的给予一些就行。” “汉人有句俗话,叫作师出有名。” “我们现在借道给他们,他们若是再趁机攻打我们,他们这就是与天下为敌。” 这人话音刚落,又一位年老者出班道:“陛下,微臣以为,现在大明国力强盛,不如陛下向明廷称臣纳贡,成为大明的藩属,如此也有了大明这座靠山。” 霎时间,殿内充斥着各种议论声,文武大臣各抒己见。 但是—— 高棉国王也看得出来,整个高棉的文武大臣,就没有一个敢于与明军抗衡的,他们的意见要么是向大明称臣,要么就是委曲求全,尽量满足明军的一系列要求。 唉! 弱国无外交。 弱国无外交啊。 另一边,织里城外三十里。 明军大营。 眼看就要抵达高棉的王都,盛庸似乎心情不错,他看了看高棉国的地图,笑着对账内的文武大臣说道:“前方就是高棉的国都。” “诸位都说说,我们接下来该当如何?” 借道攻打泰可素? 呵呵—— 这可不是大明天子下的旨意。 出征之前,皇帝朱允炆给的旨意很简单。 将高棉、南掌、占城、泰可素、大城,及周边小国部落,全部纳入大明王朝的版图,因为朱允炆说过,想要大明王朝长治久安,那就要剪除大明周边的任何敌人。 即使他们现在还不是敌人,只是潜在威胁,也要清除。 这时,一个中年壮汉呵呵笑道:“大元帅,这又有何难?” “明日一早!”壮汉笑道:“元帅可率大军兵临织里城下,然后让高棉国王出城迎接,他既然提出向我大明纳贡,那它高棉就是我大明的藩属。” “王师驾到!” “番邦君主,岂有不迎之理。” 说着,他又笑了起来,道:“他若乖乖出城迎接便罢,若是拒不出城......哼......”说到这里壮汉冷哼一声道:“那就直接攻城,灭了他高棉。” 就在这时,又有一个书生模样的那人出列问道:“闵将军,若是高棉国王出城迎接我军,那我军又该当如何呢?” “呵呵!”闵将军笑道:“这就简单了,他若出城迎接,元帅可以直接下令将其擒拿,如此不费一兵一卒,高棉可下。” 闵将军的话,让众人一阵嫌弃。 这都是什么馊主意? 人家都出来迎接了,你这个时候将人家拿下,咱大明还能称之为王师吗? 盛庸咳嗽一声,澹澹的道:“传令全军,明军进兵织里城。” ...... 翌日清晨。 一阵尘烟过后,远处十余万兵马出现在原野上,惊得织里城的守军一阵惊慌。 “快关城门!” “快关城门!” 一个小校急忙高呼道。 紧接着,他又派人去王宫通报。 半个时辰后。 织里东城门下。 “楼上的人听着!” 一个明军哨骑面对城头,高声道:“大明兵部尚书,平南大元帅率王师抵达,立即让高棉国王出城迎接,不得有误。” 这哨骑语气严厉,完全不是商量的口吻。 命令! 没错,他就是在命令城头的守军。 不多时,城楼上出现一位中年将领,他看向城下的哨骑,笑着说道:“还请将军回禀大元帅,我高棉稍后便将军粮供给送至王师帐中...”说着,他顿了顿,道:“只是近日我高棉国王陛下,偶感风寒,不易轻出,还请将军容禀。” 那哨骑闻言,顿时抬起手中的步枪,,然后朝天开了一枪“彭”,清脆的枪声响彻天际,惊得城头守军一阵心慌,然后他才看向城头冷冷说道:“前日尔等派